1、造谣不真实信息如何定罪
1.造谣不真实信息定罪要结合具体状况,不同造谣情形对应不同罪名及刑罚。编造、故意传播不真实恐怖信息紧急扰乱社会秩序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导致紧急后果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。编造、故意传播不真实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紧急扰乱社会秩序,根据此标准处罚。借助谣言诽谤别人情节紧急构成诽谤罪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,诽谤罪一般告诉才处置,紧急风险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。
2.解决手段和建议: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,不随便编造和传播不真实信息。互联网平台要加大监管,准时过滤不真实信息。发现造谣行为,受害者可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权益,有关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力度,打击造谣犯罪。
2、传播造谣不真实信息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
传播造谣不真实信息可能承担以下法律责任:
民事责任:依据《民法典》,若该行为侵害别人名誉权等民事权益,被侵权人有权需要停止侵害、恢复名誉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。
行政责任: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者以其他办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,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刑事责任:若紧急扰乱社会秩序,可能触犯《刑法》。如编造不真实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或者明知是上述不真实信息,故意在信息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紧急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导致紧急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3、传播造谣不真实信息会面临何种法律处罚
传播造谣不真实信息,依据情节和导致的后果,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处罚:
民事责任:若侵害别人名誉权、隐私权等民事权益,需承担停止侵害、恢复名誉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责任。
行政处罚: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者以其他办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,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刑事责任:紧急扰乱社会秩序或导致紧急后果的,可能触犯《刑法》。如编造、故意传播不真实信息罪,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导致紧急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当探讨造谣不真实信息如何定罪时,除去对其定罪本身的认知,还有一些有关问题值得关注。一方面,即使造谣未达到定罪标准,但导致肯定不好的影响,仍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,譬如罚款、拘留等。其次,因造谣不真实信息给别人导致名誉、经济等损失的,受害者有权需要造谣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你是不是曾遇到过被别人造谣不真实信息的状况呢?或者对造谣不真实信息定罪后的量刑细节、民事赔偿的具体范围等问题存在疑问?若有这类方面的困惑,别错过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精确解答。